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:不久的将来大家一定会抱怨卖房难

发表于2016-11-04

整政策。如中国加入世贸之后,逐步成为了制造业大国,因此,商品开始过剩,连美国都指责中国向美国输出通缩,如今,不仅中国的产能过剩,全球的产能都过剩,所以,CPI总是起不来。过去,大家的共识是,作为13亿的人口大国,就业将是难解之结,所以,稳增加就是为了保就业。如今,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,一个百分点GDP的增长率可以带来的新增就业人口也从10年前的80万,增加到160万。那么,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还要把通胀和就业作为主目标呢?是否应该考虑以编制资产价格指数,并以控制该指数为目标呢?

现在看来,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要更新了,费雪的货币方程式要加上资产及资产价格的变量了。过去,大家担心通胀,如今,美国、日本则盼望通胀,并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通胀,通胀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品。这就是新观念对旧观念的颠覆,菲利普斯曲线还有用吗?

过去,太多的观念或理论都是基于一段时期的统计观察而形成的,包括如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,但随着观察期的不断延长,不攻自破。如今,无论是层面的机会选择,还是政策层面的目标调整,都可以通过统计手段来获取数据,从而发现趋势的改变。获得超额,往往是在新的观念形成之初就认可这一观念并积极参与。

我曾经说过,流动性的变化会影响估值,也就是股市中的习语:量比价先行。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下降,表现为全球贸易增速低于GDP增速、海运指数的下降、产能过剩等,表明通胀难现,大宗商品价格下跌。相应地,资本、资产市场(包括房地产)的流动性充裕、交易活跃,说明资产价格膨胀,尤其是楼市大涨。因此,只要盯住量的变化,就会找到热钱的流向和不同资产价格变化的方向。

因此,经济金融领域观念的变化,旧观念被打破甚至颠覆,大都是通过流动性的变化来实现的。如果“流动性”这个词太学术,不妨记住马克思说过的“从量变到质变”。当然,这个量不仅是指货币流量,还包括人口流量、货物流量和信息流量,这四大流量才是我定义的流动性。如货币流让中国房地产的总市值成为全球;人口流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;货物流让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;信息流造就了BAT,让杭州有望跻身一线城市,今后,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应该来自于信息流。


发表于2016-11-04
周边的房子起来的太速度,生二胎也弥补不了目前的社会老龄化的问题,那么如此地楼市,必然面临卖不出去的问题


发表于2016-11-04
这种情况近几年在东北地区比较明显,年轻都外出,房价回落,楼市也不见大的起色


发表于2016-11-04
谈未来并没什么,还是看眼前吧


上一页|1|
/1页